2007年11月9日

海想和平島Living thinker of Peace Island

和平島生活觀察文本‧社區生活文化重整譜

海想和平島Living thinker of Peace Island
編者有話 努力及時 2003.7.19

對於誕生在和平島的我,這個地方給予我一切。在我成長的歲月裡,和平島是生命中最熟悉的家。但我曾經常常離家去行走我的天涯,四十多年的光陰到現在,我才回來!

四十年和平島的變化很大,昔時人聲鼎沸,今則老大故地,白雲蒼狗,人事盡非。我的老家屋破落不堪,族人四徙。我的學校也改頭換面,我同學的小孩都已在讀大學了,而我的母親也過世了,還有高齡阿媽及老爸仍守著祖屋,我拖著流浪的心靈回到家裡,看看社區老去,年輕人像我年少一樣都移居外地,整個世界變成呆滯停緩的畫面,令人心酸!

我到祖屋清掃故物,找到一本老舊的家族相簿,翻開一頁又一頁蠟紙保護的老相片,我又走進以前時光的記憶中,從祖屋頂破瓦天窗的光,我又見我的曾祖母的模樣,從清朝末年到民國五十六年,我找到我的身世與關於和平島的過去。荷蘭親戚、法國麵包、馬階教學、漳泉相拼、太平洋戰爭、二二八船寮事件、雞籠城故事(城啊背頂之戀),還有我們是平埔仔的人,都停留在老相片的紀錄裡。我彷彿走進相片的國度,從番仔火的光芒中,我聽到蛇皮三弦的緩慢悠揚旋律,一聲一聲撥起心中的感傷,我責備自己的無能,愧對祖先。我開始有了動手來做重整家鄉的工作,從田野調查、資料蒐集、自行編輯文章報刊、自行舉辦文史導覽活動,鼓動平埔文化復振工作。像一個超級傻瓜,從家裡、社區、學校、廟宇、教堂裡到處推廣「救救和平島!」的社區文化生活重整目標。

幸好和平島的長輩與朋友,都很支持我的任性!現在參與社區營造的鄉親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天后宮、和平國小、海洋大學,還有阿拉寶灣的阿美族鄉親,都很幫忙,讓我省力不少。

今天有題要我說說社區十好十壞,實在難搞。在交稿之前,每每難以下筆,鑿書敘故。再加上自己社區文化工作頗重,連政府部門都要找我支援(忙著籌備基隆中元祭整月活動),實有分身乏術的壓力。以前所帶過的學生,現也全身投入社區文建工作,無法幫我。再加上個人對社區的期許評價落差很大,怕是觀察失微,無助解題。

不過我還是把我個人對地方的意見,以超出限定範圍來完成這本文章,尚望看官包涵,勿因冗文,壞了閣下的情境。謝謝!

1和平橋說

和平橋說世間無人情

這是和平的世界,也是戰爭的世界,因為事在人為。和平橋是目前全臺灣第一條跨海水的水泥橋。她誕生於1935年4月1日( 愚人節 ),她告別了和平島離島的時代。日本人設計建造時,為了大量開發和平島,給她一個紀念性的名字─基隆橋,並在和平島橋頭邊保留紀念荷蘭諾貝倫堡遺址的木排碑。從那個時候,和平島人開始從橋上跨越八尺門小海峽到臺灣本島,而臺灣本島的人也同樣地由橋上來到和平島,就像母子臍帶一樣的親蜜。

1945年初美軍重度摧毀整個和平島,也企圖炸斷和平橋。結果在靠和平島邊的橋上,用兩顆五百磅炸彈炸出兩個大窟窿,穿透她的身軀,留下鄉人神蹟的傳說,說是媽祖在轟炸時以衣袖忙著接炸彈讓橋不斷。戰後鄉人將她修補起來,又恢復昔日橋上交通的繁忙。

1947年3月初橋下起春寒,橋上多冤魂,到處都是軍隊,捉人屠殺。那是一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時代,也是「槍砲之下,法律沈默」的時代。從那時之後,和平島的名字誕生了,和平橋的名字也出世了。新的統治政府來了。

1999年和平島人因臺灣鄉土意識抬頭,開始重整社區文化,呼籲保護地方紀念古蹟─和平橋,撫摸她戰後不斷被漠視與被破壞的傷痕,不禁反省是誰在傷害她,難道是因為日本人設計建造的緣故嗎?非要她滅亡不可?

看她那如長虹一樣的身軀,有著工整城垛形的橋上邊欄,還有雙橋頭的橋頭小燈堡,在中央肩部還有一雙等高如大珍珠頂圓錐燈柱,典雅樸實風味洋溢。如今橋頭小燈堡破損不已、邊欄被掛上無數大鋼管、橋下被穿透無數的管線、橋樑被劣質工程補強而風化出筋,她的原名牌基隆橋被人塗上和平橋字樣的泥板。她被包工程人們的私利與漠視的鼓動,終於面臨拆除的命運。2003年4月要拆除的前一天,監察院來了勘察保留的命令,她暫時活命下來。

如果不是有一群愛鄉的和平島人提出保留的合理要求,我們現在還有機會看到她─臺灣第一條跨海橋。這是一個被政治玩弄的社區時劇演出片斷,也是社區文化代價最無情與醜陋的交換。

2六大油槽

六大油槽鄰家火場

和平島上很早就有人使用礦物燃料,在1626年西班牙時代煉鐵。易燃的煤薪礦油,都是遠離人們所住的地方。因為有人會因疏忽與故意而引起災難。

在和平橋上往和平島方向看過去,岸邊碼頭上有六個雙排並列的油槽,緊鄰著密麻的社區住家,真是「勇敢」的臺灣人!

放油槽的地方,在三四百年前是個沙灘與岩礁相混的海邊,是昔時大雞籠社聚落的滯船場,直到1887年劉銘傳修築社寮砲台時,形成兵工船運碼頭。到了日本時代,本地為日軍海陸兩棲專用碼頭與貯煤場。戰後本地成為基隆漁港加油站,當時環保與公共安全觀念尚未普及,在加上漁業景氣大好,原本一個油槽,擴充到三個,再擴充到現在六個。起先加油站設計有考量公共消防安全距離,但隨著加油站業務需求量增多,賺錢也多時,也不考慮鄰近的社區住家了。而社區住家也習慣被政治壓迫而不敢發聲,大家想如果有一天發生了爆炸災難,只好認命哦!

油槽的危險是潛在的,社區住民大家期待永不發生最好。但事實上大家都成了「阿Q」的人。目前可以要求的做法,就是加油站與社區住民敦親睦鄰,大家一起做好公共消防措施;另外就是遷離加油站到安全地方位置。

加油站碼頭也一直乾淨不了,到處都有油污雜物,碼頭海邊也同樣地浮油滿面,曾有和平島漁民開玩笑著說:「只要從外海入港時,看到浮油海波,就知道和平島八尺門碼頭快到了。」,可見油污港域已有很長的歷史,對環境保護有很嚴重的破壞。社區住民也無力去反映改善,因為政府單位長期的特權施力,連地方民意主管也無能為力。

現在社區面臨漁業蕭條,積極開發地方文化觀光,像島上許多政府中央部門,是否能在利用和平島的土地資源,給和平島社區住民有一個合理的相待。

3無用碼頭

無用碼頭壞了雞籠灣

1934年日本人建造基隆漁港(今正濱漁港),在和平島南岸大沙灘,填土造堤變成一長方型的海埔新生地,在那裡設計了井然有序的日本漁民宿舍、水產試驗所、製冰廠、造船廠、水產品加工會社等現代化漁港。

在日本海洋文化的影響下,和平島漁民告別傳統手網與焚寄網的漁獵業,轉成為現代化的汽船機動魚撈業,漁業量爆憎,打開了歷史的新頁。漁村文化傾向潔淨環境管理,再加上日本衛生警察的公權施壓,當時的社寮町(和平島)是一個看不見垃圾髒亂的地方,每日午後,家家戶戶都在灑水打掃自己的家園與家門的馬路,人們都穿著樸素整潔的打扮,在趴啦趴拉的木屐聲中,揚遍少許幽靜的和式木屋巷道。至今和平島老人還在稱讚那時候的生活環境品質。

今天的和平島南岸,是一片無用碼頭,尤其是現在漁業沒落了,更是一無用處。南岸一整排外來人在這裡開鐵工廠,廠內外皆是骯髒污穢不勘,整個碼頭像是金屬廢棄物堆積場一樣的恐怖,徹底隔離出社區住民活動區域,成了許多社會邊緣人的舞台,潛伏了不少阻礙社區發展的問題。直接暴露出戰後的工業品質管理嚴重畸形不良。從資本家的良心、工人的生活教育及臺灣功利文化看待,和平島南岸成為現代基隆港的毒瘤。

其實政府是很任性,尤其是有私心「精英」主管的放任,只管徵稅,把和平島整體社區生活品質敗壞都變成付出的代價。再加上外來的經營者我行我素毫無公德,造成今天的結果。和平國小的小朋友都叫這裡為「髒髒碼頭」,是個打死也不願去的地方。因為去的話,會把身上弄得很髒,而被媽媽罵。這是一個社區裡見不得人的地方,不禁教人直問:「大人呀!長官呀!這裡能不能出頭天呀!」

目前和平島南岸要改善環境品質,要喚起社區住民的勇氣,向政府部門的管轄地要求環境品質管理提昇,還給民眾一個曾經輝煌美麗的雞籠灣碼頭。但政府若不處理,繼續放任下去,那就等著政府換人來做到。

4歷史無用

歷史無用,公道不在人心

在臺灣生活的人當中,有一種人叫「無責任過客」。尤其是在刻意樣板教育與功利追逐私慾環境雙重成長背景的人,更是明顯。除了眼前的名聲與利益,其他如親情、歷史、文化、道德等都可視而不見。人已不成人,人成為一種謀利的工具。人無責任地生活,只講求享受權利,而不善盡服務他人的義務,成為無責任過客。在社區裡,無責任過客的人越多,這社區會成無公德的動物聚落,談不上人類文明文化的傳承與永續。

在和平島社區,歷史與住民沒有明顯直接連繫起來,現在的和平島住民除了凱達格蘭族人外,都很晚才遷移來,每個外來族群都有自己和平島生活經驗。而和平島文史自發性整理工作很晚才開始。在沒有享受歷史文化活動習慣的島民,要來談論地方歷史,倒不如來如何增加繁榮與賺錢來得重要。

島上的歷史有著全臺灣文史中最壯麗的起頭,所謂「北社寮、南安平」、「北雞籠、南安平」是要以世界大航海時代發展史觀來詮釋。

如和平島上的龍目井,在1945年前被制訂為荷西史蹟,但過後五十多年,她成為什麼模樣?到現場一看,就可以了解臺灣的人是如何善待她。一個不起眼的古井,有著四百年的人飲用情懷。僅管古文中信書旦旦,龍目井的存在,似乎不屬於臺灣人的心。沒有放在心底,自然就事不關己。這種可怕情形,已不僅是龍目井而已,連家庭人倫也受到影響。

要懂得「飲水思源、慎終追遠」做人處世之道,先從尊重歷史、保護古蹟教化來美麗我們生活的社區,我們才會從執行工作而獲得對於家鄉的自信與自樂,這樣別人才能快樂來和平島。
如果我們能跨越政府主管的限制,讓我們有制度組織來做地方歷史文物景觀維護,我們可以讓孩子看到那屬於祖先們早期生活的紀錄。

5消極公園

消極公園低能世界

現代都市社區生活公共空間,少不了公園的設立。主要是提供社區住民有一個公共自然生態機能的公園。和平島海濱公園就是如此。和平島的人要到自己家鄉的海邊,千萬記得要帶身分證以證明居住在和平島,否則就得付四十元的門票費。許多在和平島長大而搬出去的孩子,就因為這樣不再去和平島海濱公園,離和平島家的心,也就越來越遠。和平島人搬出住越來越多,住進來的人越少,和平島住民少了!

和平島海濱公園的地方曾經讓三百八十多年前的西班牙人驚讚不已,直鳴槍高呼:「伊拉!和摩莎!」,意味這是珍奇壯麗的島嶼。人們自由自在進出此地,得其所要。一直到1946年春天,和平島人被禁制到這個區域,因為此地此時成為軍事禁地,擅入者,軍法格殺勿論。那時候和平島人不能去社寮後壁海( 即今和平島海濱公園 ),連小學生校外教學都安排比和平島海邊還醜的野柳上課,甚至在課目上美名為「遠足」。

1970年軍方局部時段開放海岸,大家才知道原來和平島海邊是如此美麗,零散的小沙灘,一整片巨大高聳的化石岩礁,還有一整排懸崖邊飄搖的野百合。真是神奇美麗極了。

到了1987年,軍方才會同基隆市政府,同意開設和平島海濱公園,因為已有民眾自行破壞海岸做起養殖九孔業,所以婉轉交市政府規劃公園。開始和平島海濱公園現狀規模。

公園的經營是對外招標,公園設施的維護在經營公司。整個公園遊賞品質也在經營公司身上。和平島海濱公園擁有壯觀的大寮層化石海蝕海岸與潔淨有機的海洋生態, 但是經營者卻自行設立許多煞風景的人工玩樂器,似乎要遊客遊樂習慣停留在機械世界裡頭,況且所設的人工玩樂器如:空中軌道車、地面碰碰車等,都是早已被淘汰的遊戲機。連小朋友也不喜歡來有場地限制的遊戲車。當然經營者每年都向基隆市政府哭窮,投訴經營困難。

其實在全世界休閒旅遊品質不斷地提高,今日和平島海濱公園的經營者是嚴重不及格,消極如守財庫的人,不知將財庫的財流通於世,反而只收參觀財庫的門票錢,更何況這個財庫是屬於公共財產,和平島海濱公園經營公司只是暫管者。和平島有舉世矚目的世界地質瑰寶,就這樣被人弄成低能世界景觀。

消極公園低能世界,只有我們和平島才有!

6自由民地

自由民地,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在基隆開發史的源地,和平島是第一位。目前文史資料顯示基隆早期的土地,是凱達格蘭族生活園地。和平島的土地,更是凱達格蘭族大雞籠社主社地。近四百年來,臺灣海外不斷移民進入基隆,凱達格蘭族土地全部被侵佔,其中以移民者最愛,就是「自由民地」。所謂「自由民地」,就是無時無刻、無人知曉時,只要我喜歡,我就佔土地,先佔先贏,佔久了自然就成為我的。外來的移民與政權,都是如此,以致於基隆土著後裔無地可住,變成花錢買地租房買屋。在和平島就是如此。

由於政治的壓迫,移民的自私作為及政府的同流合污,數十多年放任移民違章建築,然後再放寬重修違建命令。導致移民居家就地取材,以非法取得合法,造成社區環境規劃的混亂與高危險(消防不足、道路不足、用水不便、空間擁擠等)現像,且現在這種情形還繼續發展中。這是社區發展與更新的環境隱憂,連警察都覺得少碰為妙,很難處理。

然後為政者再數十多年不重視與提倡臺灣文史和鄉土教育,許多原住民的後裔都不知道原來這些土地是其祖先生活奮鬥所留下來。搞到最後族群被瓦解離散,甚至消聲匿跡。

今日在和平島上,佔用公地現象很多也很久,在臺灣政治上,佔用公地者,常以權勢關係與選票,影響既佔的事實,最後變成佔用公地者自己的。臺灣山上有很多廟宇,都是這樣地一棟一棟的誕生。

像上述現象,一般奉公守法的民眾,都無可奈何接受佔用公地者的炫耀,直呼世間有何公平乎?難道都要大家學習「我是有辦法的人,政府奈我何!」的作法嗎?

所以「自由民地,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行為與觀念,值得大家一起來深思!

7野草拜壇

野草拜壇,我是神明!

在和平島社區裡,有很多住民祭拜的地方,也有各式廟宇、神壇與教會。廟宇祭拜的神明大多是與海與土地有關,神壇祭拜,則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相形之下,教會禮拜就明顯的清楚多。

不知道是和平島住民喜歡拜拜,還是因為生活上不安全感作祟,神壇在和平島上數量越來越多。其實在臺灣蓋神壇蓋廟,是個很賺錢的地方,神壇與廟宇所使用的土地,有很多是屬於公有地。但不知道如何,島上的要塞防區山頂,出現不少的神壇道場。最後連和平島後壁海的大寮層海岸也有野台神壇存在。

和平島的祭拜點是如此的多,果真和平島是眾神最愛的地方?和平島上真有最虔誠的信徒?野草拜壇,我是神明,應是實際上的寫照。神壇與道場的誕生,大多是主其事的和平島人或外地人所為,借各種自創神蹟傳說來創造立壇建場的願象。尤其是臺灣舊俗中,從他地的主神廟分靈神明到自己家中祭拜,進而設壇立廟。只是也有很多人(知識份子)認為現在宗教信仰,有需要釐清民眾的祭拜信仰目的,在於何處?有無被神棍戲弄及迷信騙取?神壇是不是有助於提昇社會善良風氣?神壇設立對社區生活有無影響?

就現在和平島宗教活動,對社區民眾生活影響較大,就是每週休二日天顯宮進香團來訪,造成局部交通擁塞,除此另是平一路的浮雲寺午後唸經聲擾人午睡,最為和平島人屢生吵鬧糾紛。其實顯示部份的和平島人唯我獨尊,不重視他人生活權益。有時真叫人難以置信,一個個拜佛拜神的信徒,修行的品質不足,還理足佔廟不饒人。這個現象就像野草拜壇,我是神明一樣,都是層次很低,其誠可疑的地方角頭盤踞。

所有祭拜神明,只知其名,不知其義。祭拜者大多不是很了解所拜神明的由來,很難體會人格升天的神明,能成為自己的生活榜樣,只求自己心靈傾訴求解和贈與福益。在所以社區宗教從事者,有責任帶頭用功做好宗教服務人群的教化工作,並參考世界上先進國家的宗教管理,讓人間有愛、里仁為美。

和平島的野草拜壇,我是神明的景觀該改善吧!

8霸王工廠

霸王工廠無人敢敵

從臺灣文史上,和平島很早就有工廠,在1626年之後,西班牙人引進打石場、煉鐵廠、修船場。但大規模的工業活動,則從1902年之後慢慢從水產加工進入造船產業,1937年日本軍方因計畫發動太平洋戰爭,在和平島西南端設立臺灣造船株式會社,是本島最大的工廠。後來1941年整個和平島被規劃為海軍工業區,1945年2月3月美軍全面摧毀和平島,戰後由中華民國軍隊接收,承續日本政府的規劃,設立造船工業區。但1949年中國大陸難民激增,本島山坡被私墾住用,1953年大陳義胞來和平島居住,有關單位重新規劃和平島工業區定位,工業區僅剩南岸碼頭區與臺灣造船公司,其他部份劃為大部份軍用地與狹長和一路兩側的民用地。

和平島的霸王工廠,就是指南岸碼頭區的工廠,尤其是做「黑手」的鐵工廠。大多是外地人來本島設立,主要業務是承攬漁船維修與船用零件保養等,其工作需用大量潤滑油、機油等,會嚴重污染環境,由於廠家不重視,更是廠內廠外皆油污穢地連連。五十年來,黑濕的地面是本區最常見的景象。從來沒有人過問這裡,漁會、港警、警總、海巡署、漁業署、環保署都沒有來關心這裡,也許這裡被叫做「霸王工廠」,無人敢敵!聽說本島的里長及議員有去關懷本區廠家,把社區民意要求整潔碼頭環境傳達,後被置之不理,如今也是不了了之!也有民眾自行勸導廠家改善,結果引起了衝突事件。就這樣和平島南岸,因為霸王工廠的撿破爛堆積拖拉式工材管理,一直是覆蓋美麗碼頭環境的病源。

霸王工廠造成社區環境最大的髒亂源,無形的廢棄重金屬與污油滿地,經過風吹日曬,風吹雨淋,港邊滿是鐵銹與臭油氣味,在工廠下班之後到晚上,形成一整帶黑暗危險的碼頭。環境惡劣到這種地步,更顯得人心自私自利的墮落與對生命無望的冷漠。難怪島上的老人懷念和平島太陽帝國日本時代的工廠,有公德紀律的工業經營者與整潔有技術的工人。他們說像今日和平島的霸王工廠者,連當日本人的工奴還不夠資格。

今後要改善這個霸王工廠問題,得先從社區住民教育開始,打破自掃門前雪的陋習,要求工廠管理環境品質提高到世界先進工業國家水準,讓所有工人能夠自傲敬業盡本份的大家一起來,塑造整潔乾淨的碼頭空間與開朗達觀的心情素養。

9特權球場

特權球場社區無福

和平島也有社區球場,是槌木球的場所。起初由社區民眾發起申請球場設立與槌球運動推廣,原先在是在和平島東北邊海埔。和平島的人自行整地植草被成為搥球場。後因基隆港務局限用而轉於和平島他處設立,而海邊搥球場變成基隆市污水處理廠。

和平島社區團體另在島上的「社寮坑尾」古井前,整理出一個小型槌球場,加柵欄門與圍牆。社寮坑是和平島地方的老地名,剛好是基隆市立和平國民小學的校區。要去槌球場運動,必須穿越學校校區。在使用上,較無自由度與開放性。而槌球隊隊員大多是已退休的老人,但人數極少。後因人數減少,槌球運動幾乎停擺。只有在出賽前,才找人湊足。另外球場是以「社區之名」申請設立與使用,但使用者通常就是那幾個人,大多數是社區團體的幹部,一般社區民眾不清楚球場的運作與管理,甚至大部份都不知道在和平小學校區之後,還有社區槌球場。即使到了球場門外,儘是門禁深鎖,一付庭院深深的詭密。

其實像這種公共設施,功能沒有普及及有效運用,實在是社區無福,在整個和平島上還不算少,如和平島龍目井邊的涼亭與小階梯廣場,平一路尾路衝小涼亭等等皆是。公共設施使用效率奇差,反映規劃不當、設計不良、推廣不足、管理無能等問題狀況產生。原因主要在於人的操作方式失策,每當主管政府釋出地方建設提案實施,就有專門人士靠此吃飯謀生,急就章承包提案,取得經費,再斟酌實行。最後產生給後代子孫擦屁股的難題。也是所謂「前人享受,後人遭殃!」的現象。

在這裡常想政府有關單位的立場,是否在日後施政時,能以民主共和國的制度作法,先安排民間與政府的溝通,取得共識,再進行施政工作。這樣子才能帶動教育民眾的觀念建立,養成開放參與、熱於服務社區的習慣,以完成有效率的施政成果。如此政府施政的成果,才能讓納稅的民眾有熱愛家國的榮耀。

有了特權無效率的社區球場,就像宣告該社區的福運告終。想繼續住在社區生活的人,該醒一醒看一看這個很要命的傷痕。

10生態破壞

生態破壞!人力勝天乎?

和平島生態環境很古老,在地質上主要是大寮層(約在2000萬年前繩沉積於海底)的中段砂岩。大寮層是一個很豐富化石的海相地層。又由於和平島的地層生物擾動強烈,造成岩性不均勻,地殼上升產生許多節理,加上本地潮濕高溫,因此和平島北海岸產生了豐富地貌,如:海蝕平台、海蝕崖、「萬人堆」或「蕈狀石」、「豆腐岩」、海蝕溝、「蜂窩岩」或風化窗等等壯觀美景。同時鄰近的海洋生態更是因海底與潮流激 盪,豐富多樣如石花菜、海膽、龍蝦、石班魚等等皆是。
可是政府不顧民意,套社區民眾以開協調會作政策實行的背書,強行興建污水處理廠。社區民眾抗議十年多,最後被不於處理方式解決民意。污水廠在無民意的強行施工,移山填海,造成和平島南岸漁港,無天然屏障,飽受東北季風摧殘,施工海域泥水四濺,生態破壞無已。且和平島北海岸最大片的豆腐岩,也納入工程施工區域。社區民眾藉電視傳播媒體抗議施工單位枉顧生態環境的動作,絲毫動不了施工單位蠻幹。只有社區民眾與和平島文史工作者呼籲拯救島上的社寮東砲台時,施工單位才出面表達立場,協調解決問題。

協調會召開,社區民眾要求立即停工建污水廠,重新做好廠址環境生態評估,以決定改址施工。但政府允許停工評估,後來政府跳票,暗中在夜裡強行施工,許多和平島北海岸的山邊,在社區民眾睡夢時,從地球表面消失。常常隔天早晨,社區民眾才發現家鄉的山越來越少,路上的風越來越大。即使每天白日晚上都有社區民眾守在和平島出入口(和平橋頭),仍無法想像政府施工單位的工程機械與工人是海面直接登陸施工區。一個不敢在社區民眾面前施工的政府,是如此令人民寒心恐怖!

施工區鄰海邊,為了污水廠運作排水用,所以利用原基隆港務局堤防與銷波塊來鞏固施工區的安全,但長久以來,該區是颱風最愛摧毀的地方,海浪拋石最大的區域,近十年來擺設六百多顆巨型的銷波塊,如今只剩了十幾塊,且八米寬的防波堤防,整條崩塌斷烈,可見海蝕力強大。施工單位至今仍然相信他們可以人定勝天,以混凝土海岸長城來保護污水處理廠的安全。而和平島人仍傳說1867年基隆海嘯爆發,就是從現在污水廠址前的海底火山引起。

11社區希望

社區希望和平國校

和平島的最高學府是基隆市立和平國民小學,是民國39年才開辦的,也是現在和平島唯一公辦學校。和平島六十歲以下的住民,大部份都是和平國小的校友。學校的變遷反映出和平島的繁華歲月。不過和平島社區從以前到現在,社區學校一直都是社區未來發展的希望寄託。尤其在和平島的小朋友很認真地學習,累積生活成長的經驗之時,更能感受和平島社區旺盛的生命力存在。

在學校與社區的結合,從鄉土教育、生態環境、世界新知、科學知識、藝術培養、做人道理與文化素養建立,都面面俱到、頗有成果。只是學生人口比以前來得少,學校的規模也縮小許多。但和平國小是社區的人才搖籃,是和平島未來的希望。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和平島也是如此!如西班牙時代的聖道明佈道院,也是學校;清朝天后宮內的求是齋書房(漢文教育)、馬階社寮佈教所等都是有當時和平島家長帶著小孩入學,來希望和平島家園能築夢以成。事實上那些當年學成的小孩,在日後的努力,終於開創今天二千戶大社區的和平島。

一個社區發展的希望在於是否能有不斷的傳承與永續,教育是最好的人生投資,也是社區永保安康的憑藉。今日和平島社區的總體營造工作中,有很多地方是來自學校師長的建議與小朋友學生的需求,像天后宮與社區近年推動的文化活動,都是源自我們關心我們的孩子開始。

雖然和平國小規模比往昔小了很多,但是它有萬人以上的畢業校友,在今後的學校與社區的良好互動,可期望未來會有校友會組織成立,在人力資源充裕支持,可以加速和平島老舊社區重整與增加活力。

12皇帝殿海

皇帝殿海社區之寶

在和平島社區四面都環海,北部區域的海邊,和平島人都稱為「皇帝殿後璧海」。光聽說有皇帝殿名稱,就可以知道這塊地方在社區住民心中是多麼尊貴與敬畏。「皇帝殿」地名的由來頗多,其中有一說是以北岸的海蝕風化岩礁,有如皇宮座位排列一般,有皇帝寶座椅位,以及周邊圍繞如眾星拱月的臣民座位,整個地方像極古時中原的皇帝殿,而在此之外,都是如萬頭踵頸的文武百官頭一樣,看起來十分壯觀!這是清朝光緒末年流傳的說法,後來和平島老人一一凋零,皇帝殿的稱呼逐漸為人遺忘,現在的人只知道和平島海濱公園,比較少人提及「皇帝殿後璧海」的稱呼,更有人以為「皇帝殿」是指石碇的皇帝殿(在1945年之後取名)。

「皇帝殿後璧海」是和平島社區之寶,不單是壯麗的海岸生態,連同北方的海域,更是一個藏寶庫。這個海底到遠方的基隆嶼之間,有如犁過的田溝一般,有序著橫列幾十個海底波堤,在堤邊堤底都是底棲生物活動區域,如龍蝦、螃蟹、龍鬚菜、珍珠、石斑魚等。這些都是和平島漁民高經濟價值的漁獲,島上有不少的人家就靠此過活。而靠和平島岸邊,每年又有大量高膠質的優良石花海菜群,更是聞名全台灣。在日本時代末期,日本人曾用和平島的石花提煉成零式戰機上的備用駕駛艙玻璃,可見其海生膠質優良性極高。臺灣其他的地方石花海菜都無法比得上和平島所產的。這些都是源於「皇帝殿後璧海」的優質生態環境,其所創造出的財富已養活和平島好幾代人,稱之為社區之寶,當之無愧!

近年來台灣海上運動越來越蓬勃,浮潛與海底觀光來逐漸普及開來,在未來政府的開放海洋政策中,「皇帝殿後璧海」將會成為大家的海底樂園與海洋教室,敬請拭目以待,歡迎來到和平島「皇帝殿後璧海」。

13戀戀北管

戀戀北管社區戲台

和平島的漢文化十分活耀,經歷了明清兩朝到現在。廟宇的興建、民俗祭典都一直訴說漢文化的強勢。和平島的廟會,常以北管樂為奏,熱鬧非凡。

以前和平島平常娛樂很少,沒有電視機、沒有電影院、也沒有電唱機、卡拉OK,社區住民在清末年間,自宜蘭引進北管音樂,開始和平島有聲有色的時代。每當漁休期間,庄內的小孩都會群集廟埕,欣賞北管老樂師的教唱與演奏,逐漸著學習北管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廟會專屬的陣頭扮神,也有不少人學習。在文聲武行的傳統民俗藝術中,和平島北管成立了得義堂,建立了亂彈北管子弟班,在廟會酬神中扮起子弟戲,相當轟動,所有演員,開始粉墨登場,台上成了入我門王侯公將,戲夢人生一般。當年子弟戲風靡了全島住民,男扮女裝、維妙維肖、實叫人驚為天仙。唱腔獨特,劇本古樸,教孝節義,又是當時的文化展演殿堂。一直到日本時代末期,雖遭受皇民化運動影響,北管在和平島鄉親的小心與努力,終於過渡到戰後,民國五○年代,是和平島北管最巔峰時期,曾多次戲曲表演競賽得獎不少。

在這段期間,和平島上也曾出現「陳興華毫宅」的私人戲台,放映無聲電影,但仍不減鄉人對北管子弟戲的熱愛。一直到了民國五十年代初期,島上電視出現才把吸引力轉移。每逢夜間電視播放時,庄內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拿著小板凳,聚集在電視前。由於初期島上的電視只有一臺,看電視的人潮場面比看電影還要刺激,有電視的屋主,在廣告時間會暫時關掉電視休息一下,整個空間到處都是人聲鼎沸的閒話家常,就這樣北管子弟戲開始被冷落下來。

經過了三十多年,人們又從關懷鄉土文化,回頭來看北管子弟戲。但已事過境遷,只剩得廟會可看可聽的北管迎神陣頭演出,行伍中盡是白髮點點的老師傅群,拖著晚年歲月,陪神明渡過。後來經天后宮頭人建議與和平國小協商,讓小學生來學習北管,以便傳承。學校教北管,學生家長大多反對,經多次協調,才有成辦北管戲曲演奏教習,同時也在校園裡播揚出北管戲曲藝術的種子,但由於學生人數不比以前多,情況對於傳承並不樂觀。所以鄉人建議有需要設立地方北管文物館來專職傳承北管文化,建立社區戲台。現在正努力以赴朝著立館推廣北管文化方向進行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和平島又可常聽到看到中原北管藝術展演。

14海洋科技

海洋科技社區本錢

和平島近百年產葉發展,首重於海烊科技。靠海吃海是和平島住民最大生活安頓所在。島上有台灣第一個現代化大造船廠(即今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基隆總廠),也有臺灣水產試驗總所、經濟部北區職業訓練中心,還有民間水產加工廠、製冰廠及民間碼頭修船廠等,鄰近正濱漁港(昔基隆漁港),有漁貨物流市場、國立基隆海事學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等海洋科技研究學府,是北臺灣最密集的海洋科技產業區域,是臺灣發展海洋科技的重鎮。

和平島有大船小船建造流程的現場,是臺灣造船文化教育的大教室,和平島南岸有臺灣史上第一個現代化漁港的實景,可供漁休期從事漁業捕撈教育展演,開發漁民生活文化觀光的願景。和平島的海洋資源探索與運用,有水試所協助可擴大民眾海洋生態教育的視野,善用海洋資源。

和平島社區住民有數代累積的航海經驗、造船經驗(從木船到玻璃纖維體船、從帆船到輪船等)、水產品加工經驗水產品行銷經驗、海洋生態體驗經驗。和平島海洋科技人才濟濟,是社區發展海權國家文化的最大本錢,也是社區發展的未來寶藏。

和平島社區有夢,要走向海洋科技園區的規模。期許和平島社區生活品質藉此達到世界先進級的水平,為地方謀求永續經營的保證。要使和平島成為有海洋優質文化生活空間,是每個和平島社區住民必須努力去做,才能築夢而成。在加上和平島歷史以來所遺留世界各海上活動的族群人文文化,相信和平島在未來成為世界級之海洋科技園區,會受到國際間的矚目與喜愛!

15多元族群

多元族群世界和平島

和平島的住民,來源很多,使用的語言也很多,有福州話、溫州話、大陳話、閩南話、客家話、北京話、阿美語、日本話等。由於和平島的造船業、漁業、海運業發達讓他們離鄉背井來到這裡生活,經過近百年來,和平島已是二千多戶的大社區。

和平島社區在不同的年代,族群文化呈現的不同風貌,但主要是看外來政權約束力來區分各族群的擅場時代。如和平島的凱達格蘭族群,在1669年之前,屬於強勢族群,全島到處洋溢南島海洋貿易民族文化氣息,從邊架船、干欄式木屋、印紋陶罐、紋身獵首等,都可在島上看到。1580年開始大明國漢人與日本海寇,也來和平島。漢民海商文化與日本海洋文化,從此開始影響和平島的人,閩南人媽祖信仰與日本人武士刀都出現在和平島。1626年西班牙人來和平島,天主教信仰及歐洲拉丁文化隨之進入,島上的生活開始有商店、學校、城堡、教堂、歐式花園。1642年荷蘭人也來了,新型貿易作法,會計徵稅都成為生活經濟的呈現。同時基督教也進入和平島。1669年大明國國姓爺鄭成功部隊登陸,漢人閩南文化達成高潮,盔甲軍裝,刀槍俱備,海戰連連,是個海國戰爭時代。1683年大清國滿洲官來了和平島,島上的男人開始過了剃頭結辮裝扮。1884年法國人進入和平島,法國話與西洋麵包,到處可見。1895年日本帝國海軍佔領本島,在島上高處古砲台飄揚著太陽軍旗,宣告和平島進入講日本話的時代,融合台灣平埔原住民、漢人、日本人、琉球人與朝鮮人,是個現代東亞文化匯集的漁人島。1945年中華民國國軍從日本軍人交接整個和平島,1947年和平島成為二二八事件的槍決刑場。1962年和平島台灣造船廠產業興盛,吸引台灣海外的人前來謀生,尤其客家人。1976年和平島漁業景氣鼎盛,島上激增人口高達兩萬多人,台灣各地的漁民,都聞風擁潮而來,也包括花東地區的阿美族。2000年和平島社區,因造船漁業沒落,人口外移、社區老化,島上街道大多寂寥,和平島成為年輕人要睡覺才會回來的地方。

2003年和平島出現文化觀光產業發展的曙機,多元族群文化,可規劃區域人文觀光巷道,各語言族群都可以自己的食衣住行育樂方面,轉化成族群文化產業與活動節慶。如雞籠福州街三刀節、溫州大陳巷魚麵年糕美食週、客家巷耕讀傳家文化週、閩南巷舢舨媽祖王船祭、大雞籠社祖靈祭、阿拉寶灣阿美族豐年祭、西班牙巷拉丁文化美食週、荷蘭巷木鞋啤酒節、法蘭西巷孤拔麵包節、日本宿舍海帶浪花文化節、琉球埔海洋文化節、朝鮮亭泡菜文化美食週、明國巷海商文化美食週、清國巷移民文化美食週、國府街民國文化美食週、和平島海軍文化節、雞籠城慶(聖薩爾瓦多城節)、和平島帆船節等。

和平島的多元族群文化是和平島人文觀光的大本錢,是社區最大的產業文化財。希望在不久的和平島,進入每個巷道裡,可以欣賞各個族群語言交談與歌唱旋律,也可以看見各族群的生活文物,還可以品嚐各族群的美食,做一次又一次臺灣海港文化的探索與驚奇。

16海港人文

海港人文生活寶鑑

和平島社區很早就有以海為生的聚落存在,也很早有人類船隻活動的記錄。海港在和平島誕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不同的年代,海港的型態也不盡相同。

早先的和平島住民凱達格蘭族馬賽人從本島的北方飄浪而來,就是駕著雙邊架的三角帆木船,依山勢與潮流,選擇和平島南岸的大沙灘為停泊船的港灘,沒有碼頭,只有部落公廨的船屋,停泊著大船,其餘小船沿著漲潮線邊羅列有序的擺放,部落公廨離海很近,族人稱為「凱達格蘭」,馬賽語義為看見海的地方。有著連結海內外之處的特義。這時候和平島南岸的沙灘,是一個古老的海港,在1626年之前,這裡曾經是馬賽人海上易物貿易的中心,在部落的節慶中,也是北福爾摩沙南島語群住民賽會之地。海港邊有著馬賽人製作的獨木舟與夾板船草寮,還有織網場、製陶場及少許石炭場。每逢交易之時,沙灘上出現各地的「生理人」,以物易物的景況熱絡,各取所需。這個時代有著自然純樸商道的氣息,人們常陶醉於和平島馬賽人所釀著的「姑待酒」中,留下放縱熱情的回憶。

1626年5月12日西班牙人橫渡太平洋來到和平島,在槍砲聲夾帶單響軍鼓聲,他們以克拉克三桅帆船艦隊靠在和平島南岸,帶來墨西哥銀幣與華人工匠,在和平島建造起城堡、教堂、花園、商店街道、木棧碼頭,他們改稱此地「聖薩爾瓦多」,一如哥倫布首度登陸美洲島嶼。他們把和平島南岸的部落住屋拆卸開闢成他們的聖蒂西瑪港(聖三位一體港或聖救主港))。在那個時代和平島的海港開始與世界大航海運輸線相連,商貨交易達到顛峰,1634年22艘西班牙商船停在南岸港邊,船上的帆與彩帶,飄揚著十字架聖血徽,和平島海港邊到處洋溢拉丁旋律歐風氣息。

1669年漢人水師軍隊來到和平島南岸海港邊,破落的戰地,成了貯存著各種戰備物質,人們在不安定的時代中,特別喜歡醉生夢死著過日子,整個和平島南岸飄滿嘔吐的酒臭味及數量龐雜的閩南舢舨聚泊在一起,髒亂與危險的景象表白那個時代的悲離交會。1683年之後和平島南岸海港逐漸進入漁村聚落的時代,是個半農半漁生活寫照的歷史。1937年和平島海港,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沙灘變成現代化混凝土的漁港,成為臺灣最早最大的新世紀海港至今。現在和平島社區仍擁有海港,也承載數百年海港人文變化的影響,在未來的夢,和平島海港人文將成為臺灣海洋生活寶鑑的展演場。

17文化機會

文化機會社區永續

近年來許多世界先進國家,都在提倡「文化也是好生意!」的觀念行銷,企圖在社區總體營造工作與地方文化永續經營上,提供一個活躍的世界空間,也讓所有從事文化工作者能無後顧之憂而盡情實現自我。

和平島社區營造工作,也是近五年來慢慢推廣出來。原先在社區,文化機會是眾人皆不看好,認為都是在做沒有用的事,社區住民也大都認為這種價值觀的作為是不受他們的喜愛。所以先前的社區營造工作,只是配合政府部門政令,聊充應婦場面。大家都在等待政府規劃文化活動與經費補助,就像公家辦拜拜一樣,活動整段找人來吃吃喝喝、來當參加者充數美場。

如果政府不來辦理地方文化活動,那社區民眾更不會吃飽撐著沒事找事做。這種情形在這裡有數十年累積的消極態度更突顯出地方文化的凋零與破落。還好從十年前地方主體文化開始被大家注視了,整個景象開始有破繭重生的變化。在和平島社區也是如此,社區裡漸漸出現少數幾個愛鄉的傻瓜,在街道巷裡、廟埕公園等默默進行社區文化重整工作,如整理地方文史資料上網舖站、住民生活田野調查、推行母語教育、觀光導覽解說、開發地方文化產業研討與展望,還有開辦社區住民公共論壇與社區文化教室。從幾個和平島愛鄉的傻瓜工作者的努力,和平島社區開始有了把住民生活文化轉成美好時代的時代機會。

和平島人從不知道地方的過去,到明瞭地方的由來,開始注意家鄉魅力從聞名的海岸生態轉向島上的人文風采,似乎感覺文化觀光與生活素養也可以培養出地方上產業,但是目前還在持續醞釀進行中。有很多學者專家曾來島上,就和平島而言,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個地方文化機會特別大,特別在古今島民族群文化產業發展涵蓋全球的航線範圍,如果和平島的住民能有相當優質的生活品味與發展共識,和平島將成為世界黃金島。

要把握和平島文化機會,要普遍運用社區住民公共論壇與社區文化教室,讓大家了解和平島的文化機會,同時也讓大家從教育傳承與創新中,學習社區永續之道。

18千疊敷石

千疊敷石福爾摩沙

和平島北岸是大寮層生痕化石海岸,大量的風化海蝕石景,千變萬化。隨著季節更替,景像寒暑各有特色。夏天乾燥豔陽高照,海藍清風,十分宜人,是整年最吸引弄潮人雲集之時;冬天時陰霾細雨,仍受海釣客的喜愛,而伴隨著海岸有序的壯麗巨岩,美麗的地質紋理,更顯得和平島這片海邊的美麗。和平島千疊敷石就在本區內。

過去日本人在和平島生活,首次見到一大片舖滿綠意盎然的青苔海蝕平台。他們由感而發,給這片海蝕平台一個富有文采的名字,稱為「千疊敷」,並列入當時小學鄉土課本內,讓全臺灣的學生知道在和平島有一個叫做千疊敷的美麗地方。以當時日本人取名之義,這一片海蝕平台有如綠草編織千張的榻榻米(一種日本和室地板專用草席厚墊),所以才稱為「千疊敷」。在日本時代,基隆社寮千疊敷是地方的名勝,遊客慕名而來,海內外皆有。在1665年時,這裡曾是荷蘭海軍出操的地方,那是纜繩吶喊與啤酒汗水交會的戰備時代。

荷蘭人在1668年10月前,在千疊敷旁的中山仔嶼小山海蝕洞裡,留下1664年至1668年的荷蘭雞籠長官姓名與駐防年代的荷蘭文字,史上荷屬福爾摩沙「蕃字洞」。後來日本人在1896年取的字跡拓印,定名「蕃字洞」,並列為古蹟保護。

2002年初秋,多名荷蘭學者為了重返荷蘭東印度公司舊屬地,來到和平島千疊敷旁的「蕃字洞」,恰逢颱風過後,海浪濤天,天氣晴朗,潮水高漲有序,浪花撞擊拍打千疊敷旁的巨岩,亮出無數鮮明的虹彩,十分狀麗,荷蘭學者在蕃字洞前揮動雙手高呼「伊拉─福爾摩沙 !(ILA FORMOSA!)。這是荷蘭人對於和平島海岸的嘆讚,和平島是個美麗的地方!

最近和平島社區住民開始知道每天生活的這個島嶼,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輝煌一世,千疊敷與福爾摩沙又被抬上話題,荷蘭人與日本人的故事也重新上演。島民開始相信以前住過和平島的外國人後裔會再回來,與他們重逢,再一次開創新世紀福爾摩沙雞籠島!

19臺灣國門

臺灣國門歡迎光臨和平島位置

在基隆港的東出口處,島上的最西端是基隆港東防波堤岸區,堤岸盡頭是社寮白燈杆,像巨大的白燈塔,日夜迎船守護著基隆港。和平島人稱它為「白燈塔」是個基隆港頭觀景海釣的旺地,夜間白帶魚多,最受海釣客喜愛。堤岸上的帶狀碼頭岸邊,漆有長方條形的白底紅字的中英文註解,其文是「歡迎蒞臨中華民國 WELCOME TO REPUBLIC OF CHINA 」,是現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交通國門之一,每天在此來往基隆港的各國輪船必經之處。早期要入港時,輪船會大鳴船笛,隆重又正式的入港。而一般在港邊的人,也會向入港船上的水手揮手打招呼,這是一種航海的禮儀。

和平島有這個如此獨特的國門,在未來海權高漲、開放海洋的時代,更能顯示她的觀光魅力,在臺灣的人有太多人沒看過國門的模樣,也無法體會先民唐山過海的台灣第一印象,來和平島的國門,上述兩種皆可如願,那會是終生難忘的親身體驗。況且在不同季節裡,和平島國門都呈現不同的風貌,十分迷人;但千萬不要在秋末冬季時觀賞,以免被二樓高的瘋狗浪襲捲入海,特別危險。

在未來的藍色公路暢通後,和平島的臺灣國門會最具有廣告宣傳之效,對於政府與和平島有形象提昇的作用。所以在整個和平島社區的重整規劃中,會因為是台灣國門,在環境生態與生活文化層面上表現積極多了,這也是代表整個國家給於外國人第一個良好的印象。

在全球化的行銷,各國的國門都是最佳國家形象的代言人,臺灣今後要走向世界級的觀光區,就得好好打理國門包裝與詮釋的問題,給我們與外國人有很好的印象,就像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前港門、或像舊金山的金山大橋港門一樣注目慕名。

和平島的臺灣國門有太多悲歡離合的人文故事,在和平島社區中是唯一與全世界的人以海相連之處,如果政府有重視她,她絕對是聞名於世的臺灣國門。

20天后宮學

天后宮學博愛寬容

和平島社區最古老的廟宇,就是大雞籠港口天后宮。天后宮的主神媽祖相傳在明朝萬曆年間來此地,曾有李姓欽差送匾「海波不揚」之說,且時局板蕩,海賊四起,媽祖護我和平島先民平安有後,為和平島住民之恩神。

媽祖事孝至親,慈悲為懷,常解漁民漁家之苦。和平島先民感恩立廟祭祀,並以天后宮廟為基地,傳揚媽祖博愛寬容之德行與教化社區住民,期許人人以媽祖林氏默娘之生平孝愛德行為榜樣,做好自己的一生。

於是在公元2000年天后宮修建新廟之際,另在廟旁設立一棟三樓的行政大樓,樓層分別為社區教室,社區會議室、北管得義堂主祀殿等使用。目前在二樓部份空間將提供地方北管文物館使用,現在正在籌備中,由基隆市愛鄉文化協會與基隆市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和平島北管得義堂、社寮島文史工作室等單位協調進行。希望在未來和平島會有一個發揮地方傳統戲曲傳承與展演的專屬空間。

從公元2000年開始,和平島天后宮學,正式開學,從開辦近五百年的雞籠社寮文史影像展覽中,內容涵蓋了近五百年的和平島住民族群的生活文化簡介、老地名釋義介紹、和平島老地圖介紹、和平島天主教、基督教信仰的由來、漢人文化廟宇信仰介紹、和平島原住民文化介紹、海洋文化介紹、基隆海國文化介紹等等。在這一次展覽說明和平島天后宮打破原有信仰的禁制,讓其它異教徒與非漢族群的住民與朋友訪客,都可以在天后宮裡感受近五百年來的和平島各時期的住民文化,學習和平島先民在這個地方如何包容彼此的差異,創造出台灣史上最壯烈的「雞籠灣」海商繁華的時代!博愛寬容是和平島締結「和平」最重要的因素。天后宮以和平島漢人最老的廟,來做一個博愛寬容的學習殿堂,同時也代表在和平島最強勢的漢人移民子孫,願意用感恩與反省這個地方的過去與現狀,進而來改善以找出和平島的路。

和平島是個國營機關單位主控全島的地方,可以說她是要塞島、是一個兵營島,也可以說她是工廠島、島上到處有工廠。和平島住民是政府最愛的選民,因為從來不會反對政府。所有跟政府做對的和平島住民,發生事情之後,就會從島上被消失掉!

希望藉著天后學博愛寬容的學習,讓政府與人民共同能夠成長來面臨今日世界的考驗。

21文本後記

文本後記 踏查永續

文本最後,關於和平島社區營造的點子與做法,我個人是以社區的小孩為服務對象來出發。孩童的世界和想法,來自大人的互動與外在的刺激反應,孩童的世界是純樸的、是可塑的、是無邪的。看社區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我心中雖感喜悅,但時常有為他們付出很少的感覺,總覺得做的不夠,有時常想應該多做一些與他們有關的事,我們一代應該可以提供較好的社區文化生活環境,打破之前原有我們認為很爛的環境時代。

在「社區十好十壞」文本中,其實也是站在社區孩子的角度來表達大家的想法,為了開創孩子生活文化的天堂與永續社區營造的工作。

我常想如果因為我們的作為,和平島社區環境會越來越乾淨整潔、和平島社區住民生活文化得以蓬勃發展、和平島社區會成為孩子們生活成長的天堂,那以我們現有的能力來評量,應是一輩子最無悔的事!你說!不是嗎?

其實我們在和平島社區有很多夢,有很多不一定能夠執行,或是馬上做。但最起碼我們都花了不少的準備工作與腦力激盪,一步一步的來進行,我們這一代沒完成的,我們的下一代會繼續我們的腳步築夢而成,這是我們從事社區營造的期許。所以在我們的觀念中,有夢的人生是最美,我們的和平島社區最美,因為我們用生命的時空努力去築夢。

在臺灣各地,都在進行社區營造工作,是否也有像我們和平島社區一樣,為了孩子天堂著想?我們很真心地許願臺灣能夠變成一個屬於孩子的天堂島,讓所有在臺灣生活的大大小小孩子都能夠分享大家的喜悅。

文本到此,我們又開始進行我們社區踏查永續,親愛的朋友,就此再會吧!maninakana!(凱達格蘭語/ 再見!)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永遠ㄉ八斗子日落

Unknown 提到...

請問能分享嗎?